暗杀威胁下,伊朗藏匿顶级核科学家
文︱陆弃
2025年8月初,伊朗核科学家接连遭遇致命暗杀,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恐慌。根据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8月10日的报道,以色列对伊朗核科学家展开了系统性的杀戮行动,已有30多名科学家丧生。幸存的科学家被迫转移至高度戒备的安全屋,生活在戒严状态中,伊朗革命卫队与多个安全机构联合为其严密护航。此番血腥行动不仅将中东局势推向更加危险的边缘,也暴露出一场冷酷无情的暗杀游戏正在上演,而这背后更是地缘政治与科技军备竞赛的惨烈角逐。

以色列的杀戮行动绝非偶然。针对伊朗核科学家的定点清除,明显是其遏制伊朗核计划的战略一环。以色列掌握了一份包含约100名核科学家的名单,其中至少15人被列为“重点目标”,被迫在“继续科研或逃亡”之间做出残酷选择。以色列这一行动,实质是将国家安全诉求置于国际法和道德底线之上,赤裸裸地践踏主权国家的科研自由权利和人权保障。杀戮科学家,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国际秩序的挑衅,昭示着战争无情的冷酷现实。
伊朗方面对此反应强烈。官方消息称,伊朗核科学家们被紧急转移至德黑兰及北部安全屋,原有的大学职位已由无关人员接替,科学研究活动被迫中断。更为严密的保护机制由革命卫队和其他安全部门联合实施,旨在防止再次发生暗杀事件。然而,这样的防护是否足够强大?面对以色列的持续打击,伊朗核项目的科学团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之中。科学家们的日常被打乱,生活在阴影和恐惧之下,甚至他们的家人也成为保护对象,这是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战争。
值得注意的是,被杀害的科学家中还有专注于放射性药物研究的杰出学者,如阿米尔-侯赛因·法格希,他在核医学领域的贡献不可磨灭。针对这类非军事领域科研人员的袭击,显露出以色列行动的无差别性和残暴性,不仅仅针对核武研发,更是在摧毁伊朗科技的基础力量。这样的做法不仅残忍,也极具破坏性,可能导致科研领域的长期瘫痪,对伊朗乃至全球医学研究造成严重打击。

这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中东地区核冲突的阴暗面。以色列为了遏制伊朗核威胁,不惜铤而走险,实施暗杀与秘密行动,而伊朗则在遭受打击的同时,也在加紧防御和反击。双方你来我往,形成恶性循环,令中东地区的安全形势极度紧张。与此同时,美国在幕后也参与其中,对伊朗核设施实施“掩体炸弹”攻击,进一步激化了局势,伊朗则通过导弹袭击回应,双方的军事博弈一触即发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场暗杀游戏极易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。杀戮科学家不仅是对人的生命极端蔑视,更是对整个国际科技与安全环境的挑战。科学研究本应超越国界,服务于人类和平与发展,但在政治博弈中却沦为牺牲品。若此类暗杀行为持续升级,将极大破坏地区稳定,加剧核扩散风险,并可能诱发新一轮冲突爆发。
国际社会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。以色列的行为虽然披着“国家安全”的外衣,但其背后的暴力逻辑和战略冒险,必须被严肃审视和制约。与此同时,伊朗亦需加强内部安保,切实保护科研人员的安全与科研环境。对这一波暗杀风暴,国际社会不应保持沉默,而应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核安全框架,防止科技成为战争的工具。

从更广阔的视角看,这场针对伊朗核科学家的暗杀战,反映出全球核政治博弈的残酷现实。大国之间的权力斗争,以国家利益为中心,常以极端手段争夺技术和军事优势。作为旁观者和参与者,全球每一个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,核安全危机的蔓延将影响到全人类的未来安全。
伊朗科学家被迫生活在高度戒备状态,科研团队的持续破坏,背后是科技进步与政治利益的惨烈碰撞。以色列的暗杀策略恐怕只能激化仇恨与冲突,无法解决根本问题。唯有通过外交对话与国际合作,重建信任机制,才能避免核冲突的失控,给世界带来一线和平的曙光。
在这场冷酷的暗杀游戏里,没有赢家。生命的逝去、科学的阻滞、和平的破裂,都是全人类的共同损失。未来,国际社会必须警醒,坚决抵制将科技变为武器的危险做法,推动建设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核政治格局。唯有如此,才有可能打破这场充满血腥和阴谋的恶性循环,为世界和平带来真正的希望。